本帖最后由 甘草 于 2010-8-17 18:38 编辑
探索一:模拟第一类自然分头方式,在不破坏主头的前提下,人造多头群生。
我弱弱滴猜想,第一类群生形成的原理可能有两个:
原理一:植物蓄积了“相对过剩”的养分,一个生长点用不完,于是产生新的生长点来分享。
原理二:健康的植物在储存足够了充分的养分后,接连遇到恶劣环境(暴晒、少水、低湿度),植物应激性的产生新的生长点来自我保护,增加生存的几率。
至于哪个正确,我不知道,于是我们分别验证一下,设计实验如下:
我们首先人工制造制造“相对营养过剩”的模型,来验证第一个原理,如果不成功,然后接着让这个营养过剩的植物遭遇人造恶劣环境,继续第二个原理的验证。
实验一:人造“相对营养过剩”
自然界的植物营养过剩多是多年的老植物生长达到巅峰状态时出现的。我们没有那么久的时间等,于是就得在“相对”两个字上下功夫了。首先,选取一批豹之子Frailea pygmaea,人造营养不良的状态----首先干燥养殖,少水少肥,加强光照,让植物干瘪,耗尽能量,进入了类似休眠的状态。然后选个环境适宜的日子,迅速的让植物恢复过来,加紧补水补肥,适当闷养,给以最优越的环境,于是就能造成“相对的营养过剩”了。维持营养过剩的状态一阵子,进行观察,发现并没有小头出现。
实验二:人造恶劣环境让植物应激
让第一个试验后的这一批肥壮的豹之子Frailea pygmae,突然露天暴晒,停水停肥,保持空气干燥,只在快要不行的时候给予少量自来水保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2个月),然后恢复正常管理。(因为两个实验是连贯的,所以一遍没有结果的时候,可以重复做)这时,我发现,在第二个试验后,有不少植株出现了群生的小头,并且是以直接出小头的形式出现的。
亮亮相,经历过恶劣环境,都是一副难民相。。。。以后好好补偿一下它们吧!
有成功的,自然有不成功的,顽固分子也亮一下相!
这货把长刺当成主要应激手段了 果然是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所以,可能原理二是正确的猜想,植物被逼上梁山,弹尽粮绝了,应激出了新的生长点,此时,因为虚弱,连出花苞的能量都没有了,所以直接出小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