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开春了,介绍一下自己的小棚养殖环境,估计和国内大多数筒子的养殖环境不同吧.在国内不支持闷养的筒子可能占大多数,但在这里学到的及自己的经验感觉以闷养为主的方法是比较适合园艺品种的,特别是大棚来的东西都长的挺好.
我所处的位置在纬度35度左右,相当于山东省中南部吧.在岛国的太平洋侧属海洋性气候,气温冬季最冷在-1~-2℃,夏季最热在35~36℃.
我的小环境一年四季都只有4~5小时的日照时间,条件不怎么样,才勉强达到养球的最低日照时间.但因处于高地前面开阔光亮度还是满高的,同时阳台自身的通风是非常好的.每个人的环境都不一样,我的也不是最佳的,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看看热闹就可以了.本人养的球种类比较杂,啥都有一点,绝大部分是实生的(有几个是侧芽),没养过嫁接和落的,所以本帖的介绍都是针对实生球来说的.
先看外观,这个小棚是近2年前自己DIY的,共花了5个休息日(若职业的来搞可能半天就能弄好吧).因自己所有的球的成本加起来也没有请人来做的工价高,所以还是自己来DIY吧.
开工前用CAD软件精确绘制了设计图.限于居住条件及不影响日常生活,设计的棚的平面面积不到1.2平米,容积不到1.0立方.估计放满可放小中盆70~80盆吧,限于自己的精力和条件,最终给自己定的养殖极限为不超过90盆,所以已开始只重点进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为了便于加工,棚框架台面全部选用木材.外框用了不易变型的俄罗斯产赤松(建房用材),台面是1.2公分厚的5层夹板,切断等加工是按设计图在买木材的大型家庭用品店免费借用电动工具弄的,外涂防水防虫水性涂料.外框的四周用厚0.1mm的农业用大棚膜围住,棚内冬天用20%的遮光网,近夏季时朝阳面再加20%在的遮光网.顶部为了防雨在大棚膜的上面搭了层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波板(10年耐用,90%透光但滤紫外线).用剩下的材料做了几个阶梯台放在棚的后侧,成阶梯排放.所有的材料费加起来折合RMB 600前后吧.
在冬天不加温的条件下尽量全密封,底部及背面也铺了塑料布的,这样的环境冬天晴天最高温度在35~40℃,晚上外气温在0℃时,棚里能比外面能高个2℃吧.春季~秋季白天两侧开口透气,最高温度尽量不超过50℃(限于日照时间,最高温时间不会超过5~6小时),夏季晚上大开口通风.
再看棚里面,原来的设想是为了保持湿度在棚底面铺3~5公分湿赤玉土的,但操作太麻烦,改用在阶梯台的下面,和棚的边缘多处放水盒了,这样底部木材也不会烂,水盒2周~1个月左右加次水就行了.这个办法可一年四季保持棚内的湿度在60%以上,生长季节争取达到80%.春季~秋季的浇水间隔一般在1周到10天左右.在这种高温高湿遮光的环境下,棚里的球球们的状态都比较好.
怕晒的园艺牡丹等东西棚内还要遮光.
既然基本是闷养,所以配土也要跟上了,好在这里配土原料都非常便宜,采购了这么一大堆也花不了几个钱.
这是配好的土,各种成分比例如下:
赤玉土8, 鹿沼土3, 日向石3, 桐生砂3, 腐葉土2(加水后用微波炉加热到95℃杀菌灭虫), 沸石1, 稻壳炭0.5(加水浸泡了1个月,脱碱后再用).配的土石全部选用3~5mm的小粒,中粒赤玉土仅做为盆底石用.
另外牡丹类底部加些竹炭粒,兜等有星类加碎鸡蛋壳.
盆底肥以前多用发酵鸡粪,但赤玉土吸付磷肥,影响植物的磷肥吸收,今年开始改加高磷的美国产魔肥配合了.
花盆基本全部选用吸热的黑色塑料盆,不但球体而且盆的侧面也争取晒到太阳,以利根系生长.
近两年的棚养感觉这个小棚对大多数的球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环境,生长都较快(包括牡丹),有过透气通风没跟上而引起的闷伤经验,还没有挂球的经验.但这个棚温度太高不适合于裸萼中的高山性的光淋,天平,春秋之壶等东西,这些高山性的植物需要一个较阴凉的环境,放在棚里都长的不太好.
最后也许大家会问这个棚用下来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有的,如果我现在重做这个棚的话,会有以下的改进:
1.提高顶面的倾斜度,以利冬季的阳光射入.
2.顶部的防雨板不用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波板,改用农用大棚膜包裹的设计.
(聚碳酸脂板虽滤紫外线,但这种板下的兜和鱼的毛都长的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