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10|回复: 20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新说球之乱弹鱼的疣-更新完成,喜欢看短的看2楼,喜欢看长的看10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6:24 编辑

  题外话:小新又开始乱喷啦,以下观点纯属个人乱喷,说的不一定对,说个热闹而已,大家不必太当真。其实认真想想,说什么不好呢,偏要说疣,一说到疣,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大奶,又会觉得我低级趣味,猥琐无比,其实,我承认,我这种30来岁的男人,是挺喜欢开带点颜色腥味的玩笑,看看我以前的小新头像也可以猜到一二,不过这也是人生的特定经历吧,忽视了论坛可能很多18以下的未成年学生也在上,很多女性朋友也在上,很多想法比较传统的长着也在上,有时候看到我乱喷的话语可能会一阵反胃,痛定思痛,还是决定以后慎口吧,以免给大家带来不舒适感,背着版主的头衔其实挺累的,话不感多少,玩笑不敢多开,权限也不敢乱用。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 收起 理由
尔东草微 + 1
江南居士 + 5 支持一大把。。。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6:04 编辑

图片引用之感谢:

好啦,言归正传,其实我喜欢鱼,一直很关注一些细枝末节,比如棱啦,比如疣啦,实生勾哥经常说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些东西,不过对我来说心里很喜欢的东西,总喜欢多看两眼,看来看去,看得多的就是这些东西,还有收藏不少大仙的图片,这样日子久了总难免做些心里的小结。下面的帖子能用自己养殖的鱼的图片说明问题的会尽量用自己的照片,但是自己养殖有限,很多地方斗胆引用了不少朋友和大仙的照片,大部分认识的还好说,还有引用几张日本和德国的照片,写贴是一时兴起,没有预先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是不对的,另外如果有朋友对我的引用感到不适和不满,请批评我和提醒我,我将撤去那个照片,先对下文我引用过的照片主人做个感谢:顾大大,宝哥大,老蔡大,春秋壶大,江南居士大,异端之上大,爱家大,青头大大,bob大,剑剑大,缸缸大神,老板小神,茶茶美神,种永大师,德国KK 老爷子神等等

不喜欢看长篇的可以看短篇。

摘要:

1. 是银都有疣是银基本都可以叫疣银

2. 疣的形状基本有两类: 六角基疣, 菱形疣, 六角基疣疣点基本上翘,菱形疣点基本下塌

3. 是银基本是葫芦银,葫芦有直葫芦,典型性斜葫芦(明显的S 腰线) 非典型性斜葫芦(初期有明显的腰线,后期紧密不容易看出)

4. 六角基疣基本组合出直葫芦,菱形疣基本组合出斜葫芦

5. 直葫芦勾画出井字型九宫格整体,斜葫芦基本勾勒出鱼网状网格

6. 直葫芦引申出明显的直棱,斜葫芦更多的伴随模棱两可的左右旋

7. 直葫芦大多对应着13棱,斜葫芦大多是21棱银,一般来说21棱银更容易大型化

8. 鱼自然界的杂交或者特性遗传已经极其丰富,特例有待继续学习(比如南瓜疣大乌型螺旋银等等)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0:26 编辑

今天只乱侃疣,而且是银的疣,因为银的疣是最充满魅力和多变的。在自然界,乌的产地分布最广大,绝大部分可以自花,银和翠的产地区域都很小,都只是在墨西哥某省的某些区域有发现,而且基本是异花授粉,这也从侧面去说明乌的习性最强健,如果同样的养殖环境,乌会更泼辣,这里的泼辣是指更耐晒,更耐旱,更抗寒,冬天的低温,一直冷下去,自然界可能最先冻死的是翠,然后是银,最后才是乌。从授粉习性来说,因为大部分乌可以自花,而银基本都靠异花,所以这样也导致了银的遗传出现多样性,在原产地几乎找不到特征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银。而乌很多地区基本就是一个模子复制出来的。但是并不是说,乌就很单调,因为有些地区也有异花为主的乌,这些区域出现的乌就有点小类似银的授粉结子演变,会出现点多样性了呵呵。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2:43 编辑

恶俗一点说,既然是疣,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奶,其实和人一样,基本是个银就应该会有奶,只不过有的翘挺,有的太平,有的肥美,有的廋挺,有的形状圆圆,有的形状尖尖,再加上环境和养殖手法不一样,同样的疣呈现出来的状态也不尽相同,同样的肥奶安到胖子和安到廋子和安到身材匀称的银身上,呈现的状态是大相径庭的。说到疣单独说疣的个体,比较好说,可以用穷举法,比如圆的,椭圆的,菱形的,三角的,翘的,塌的,六角型的,无外乎这几种情况,而且这个好区分,按形状去框,纠结的是疣与疣的排列组合方式,再加上皮毛的差异变化,这个组合上去就比较容易让人迷糊晕菜,还以为千变万化每个奶都不一样呢。

疣的形状好穷举,但是如果再深层挖掘剖析,疣的形状其实可以基本定性为2类基,六角形疣基,和菱形疣基,圆疣可以归入六角形疣基,三角形和一些类似形状归入菱形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疣的大小有差异,疣的鼓翘有差异,但是如果可以做切面,疣区域的分界线是有一致性的。比如种永B型大疣银的基线从这张照片看就比较明显接近于六角形基。大部分菱形基的银,整体看起来疣毛点是有点向下的,而六角形基的疣点是有点象上翘,在银大的时候这点更明显之所以先做出这两类基,是为了更便于了解下面要说到的疣与疣之间的组合方式,基于这两种基础,最后剖析出的组合方式其实也不多了。

这里就开始用一些图片说事,比较清楚直观:

春秋壶大的种永圆疣,六角基的疣,很上翘,大奶其实有六角基(圆形),也有菱形基的。

这个是阿宝大养殖过的种永B型大疣银,很明显的看出六角基的

缸缸大神的菱形大疣银,菱形基的疣,疣点是有点朝下的

老板的六角形蜂窝疣银,是个野生鱼侧芽

但是比较不幸的是今年大水生长冲开生长变形了,看不出六角了,所以说疣的变化和养殖手法也很有关系的

老蔡拍的照片,菱形奶,有些是三角形,比较少见呵呵

貌似茶茶买回来的菱形奶

青头大的六角形疣


忘记谁的菱形奶了,菱形奶的毛点向下发展,是由菱形基的形状先天就决定了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没有疣的银也有,其实也不能说没有疣,极太平公主也是有的嘛呵呵,而且由于年龄的关系,可能疣的变化还没有生长开来

剑剑的南瓜饼侧芽

当初买南瓜饼的原因就是看到的银都有疣,突然出现一个没有疣的南瓜饼感觉很有意思哈哈。

我的南瓜饼主头,已经开始从13棱在增棱,增棱后的变化会不会出现疣的形状,继续观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shlm1009 + 1 南瓜太诱人了哦哦
杂货铺老板 + 1 精彩,先加分再拜读

查看全部评分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3:01 编辑

疣的形状好穷举,但是为什么看起来每个银的疣好像都不一样的,其实造成这个多样性的原因就在于疣和疣的结合方式又充满了变化性和多样性,相当于平方级的组合方式,  在乌身上,棱是主体,疣最多是穿插的点缀,围绕棱来开展,而在银身上,疣是主体疣的主体穿插演变出棱的变化,拨开变化看不变的东西,其实就我的粗浅理解来看,80%的银都可以归结到葫芦疣上面,葫芦的继续组合又演变出棱的变化,棱和疣的交织组合出整体的变化,比如网格状,方格状等等。直葫芦好看,直观,通常一眼看过去棱的感觉分明的就是直葫芦,斜葫芦也容易一眼分辨,因为斜葫芦一般交织出螺旋,斜葫芦银一般从疣的个体可以归到相邻的两条棱上都没有什么突兀感,大疣银上面最明显,小点疣的斜葫芦一般和21棱交织,整体看过去棱疣特别多和密集,网格状的感觉非常明显。

这里说的直葫芦基本就是指这样的葫芦

斜葫芦是这样的葫芦。

这里先说下典型的葫芦疣,其实典型的葫芦疣在翠身上也相当常见,有些银和翠的疣型非常相似,甚至有重叠,这也从侧面印证以前有学者做过DNA分析得出的结论,银和翠的血缘关系更紧,而和乌的血缘关系更远,银和翠甚至可以杂交产生下一代。这也就会难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非常典型的葫芦大疣银,来自春秋壶大仙

我的种永A型NO1 大型疣银的直接侧芽:

长大后竟然会变成这样,感到惊奇,感谢种永大师的照片,斗胆引用了



再看翠的典型葫芦疣是不是非常相似呢

一个白肌群翠

另外一个大疣的葫芦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 收起 理由
牛鼻子老道 + 1 灵的,学习
ekiyou + 1 葫芦是个牛角尖
guchunqi + 1 有水准的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3:26 编辑

我    我说80%以上的银都是葫芦银大家不要拍我,排除掉养殖手法和品种特性的差异,放大疣与疣之间的过渡结合趋势,或许会比较认同我的这个想法。变化差异是有的,比如葫芦的过渡颈部有些品种就会非常紧密缩减,养殖手法导致疣与疣之间结合的更紧凑,还有就是鱼的年龄阶段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特点,比如幼年期疣和疣之间结合的葫芦颈部会非常宽松明显,青年期又会紧密一点,成熟期由于单位面积疣点增多,这样导致的形态就是会更多的出现完整的疣型,而导致葫芦疣特有的颈部感觉消失。有些人会拿一些比较小的疣颗粒整体感非常独立的银来chanllenge我,但是据我观察,一般这样的银都是侧芽,会在比较小的尺寸提前享有更多的生长激素导致体态和体型脱离实生银同样尺寸的形态,显得更为成熟。葫芦的巨大差异在于葫芦的腰部,就是这个位置:有的葫芦腰部过渡很小,疣一密集叠加,这个腰就消失了,造成非常整体颗粒感的疣,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体疣银,如果葫芦腰部比较圆滑细长,这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下部的葫芦腰部会看不出,上部甚至上部都有腰部的痕迹,那这样的叫葫芦疣就更易于接受。

     上面的典型葫芦疣估计都看清楚了,就我的理解,葫芦疣只有2中,一种直葫芦疣这有点和大家的通常看法不一致,一种斜葫芦疣,斜葫芦疣又分成上面的典型性斜葫芦疣,还有非典型性的葫芦疣,有可能是大家所常说的小疣银,但是非典型性的葫芦疣其实包括大疣也包括小疣的。前面说的2种疣基在这里产生作用,一般六角基的疣组合出直葫芦疣,菱形基的疣组合出斜葫芦疣。

      上面发过的是典型的斜葫芦疣,接下来先看看非典型的斜葫芦疣,在这之前,在重复一下21棱银,是在coahuila省的lagune地区的特产,这里有部分银小时候不大的尺寸就会达到13棱,而且一般呈现的是无疣直棱,这里一定要引用一下KK 老爷子拍摄的一张原产地照片,

这张照片被转发过多次,注意看,就会发现右下角的已经是13棱直棱,几乎无疣的感觉,而左下角已经出现网格状的疣,这就是lagune地区的特长,一般在89cm的尺寸会在13棱的基础上面增棱,超21棱奋进,这突然增加的疣点之间就会出现所谓的斜葫芦疣,看这张正在出现此变化的异端刚买的一个银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我也有一个双头银,小头呈现出13棱的情况,

大头快9cm也已经出现增棱出现葫芦疣的状态了,

   这种斜葫芦紧密交织,加上养殖手法,一般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小疣银感觉,颗粒个体疣感很强烈,其实这也是种斜葫芦银。一般会变成这个:




再看这几个,也是刚出不久,或者要出斜葫芦疣了,一般伴随着增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5:15 编辑

再看几个斜葫芦,还有非典型的斜葫芦,大家可以有兴趣区别一下呵呵
里面有顾大的超大疣银,还有爱家的所谓玉米,居士大哥的鱼
其他的是我的鱼
我的一个野生的侧芽,可以归入典型的斜葫芦疣银

顾大大的超大疣银,也是典型的斜葫芦疣

好像是居士大哥的一个鱼,也是典型的斜葫芦疣

我的一个疣银,其实也是斜葫芦疣,有些大疣银也会斜葫芦疣


爱家的玉米疣银,其实应该是非典型的斜葫芦疣,养的紧密点会葫芦的腰部会比较看不清楚,颗粒感会比较强

也是我的一个野生的侧芽,可以归入非典型的斜葫芦银

这个应该也可以归入非典型的斜葫芦疣,因为腰部的过渡线条不是很圆滑,到最后会形成颗粒感比较强的个体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5:36 编辑

好斜葫芦说完,我们看看典型的直葫芦疣。很多人觉得可能只有有腰线的葫芦疣才算葫芦,而没有腰线紧密结合的两个疣结合其实更像葫芦疣啊。前面已经说过,菱形基的疣大多组合出斜葫芦,六角基的疣则大多组合出直葫芦,包括所谓大疣小疣在内。
还是看图说话
我的一个疣银,直葫芦,圆疣属于六角基



同样是六角基疣的直葫芦排列

老板的直葫芦

茶茶的直葫芦

我的一个野银侧芽,也可以归入直葫芦,等到养大或者形体积压控水,感觉就会更明显

老顾的直葫芦,顾大大很多银都是葫芦银,好像顾大对葫芦小疣银情有独钟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5:54 编辑

好,说完葫芦的基本形态,来看看我的几个小鱼的走势,侧芽因为在母体上面得到很多生长激素的关系,所以一般性成熟更早,容易相比实生的同样尺寸更早出现特征。
先忙两个是侧芽,一个是非典型的斜葫芦,葫芦已经非常明显

这个小小尺寸已经13棱,我大胆推测,以后它将突破13棱,出现网格状的非典型性葫芦疣的分布


这个是实生的,一般会是六角疣银,以后疣的颗粒会更独立,发展类似于我那个只有豆粒2颗锦的银一样。


其实13棱的六角基如果隐含了21棱的基因,以后突破增棱,应该是有机会像菱形斜葫芦疣靠近的。

这些情形都占据了80%以上的比例,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老李经常提到的大乌型螺旋银,那个就不发了,老蔡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螺旋型大乌银



这种银其实小时候出现的是小疣的,我也见过其他的这种类似的银,比如bob的这个银
抛开皮色和养殖的紧密度,大致是一个类型的
这种其实从成型前也大致可以归类到葫芦银


再有例外就是我那种现在疣的特征还不是很明显的南瓜饼,
当然银的疣千变万化,我所收集的照片和养的东西只是其中比较少的一部分,由此做的推论,大自然何其奇妙,野生状态下可能会有比较多的特例,有机会慢慢见识。相比兜不同的是,鱼的产地和数量非常狂广,分布数量和地域不是一个数量级,兜的发展从野外获得一个奇迹兜出现N多的园艺变种,但是到鱼身上,其实所谓的园艺种并不多,一方面因为鱼的基数和数量分布的关系,大自然已经做了足够多的杂交或者演化,已经有非常多的边缘种,比如疣乌,白花乌,白花银,等等,其实有不少冠着名家名称的鱼很多都可以再野外找到影子,大疣银也有野生的,鱼园艺种植我感觉更多的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凸现鱼本身的一些形体特点了,比如疣,比如棱,皮等等。
发的这些体会只是自己养球这3年来现在的一些认识,也许随着养殖时间的沉淀,会颠覆自己的一些想法
也许写出来的本来就不是对的一些东西
想想做个总结,给有兴趣的朋友多个了解,仅此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仙境 + 1 高水平的学术帖,总结帖,赞

查看全部评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痣多小新 于 2011-10-13 16:29 编辑

好吧,又顶风发帖了,而且是发的鱼贴,而且是发的如今最火热的疣银贴
好吧,又有不少人要说我炒作了,
为什么发此贴呢,也是我上论坛的原因
热情,显摆,总结,分享自己所了解的
如果说我发了此贴,又炒作了,只能说我国的多肉界太不成熟脆弱了,一点点讨论贴就要冠以炒作贴
不成熟的多肉界怎么样才能成熟呢,肯定是了解的人多了,大家都是比较懂的了,有自己固定的喜好,才不会容易被炒作摇摆啊,而不是跟风
怎么样才能成熟呢,肯定是了解更多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才会成熟起来啊,论坛就是这样的平台,总有些东西是你不知道的,
希望了解我所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我上论坛玩,相信有不少人和我抱一样的想法,而不是仅仅抱着买东西,捡漏的心态来
从我个人角度说,我更希望论坛出现一些有意思的归类,品种探讨等等的帖子
论坛我09年5月才加入的,但是之前的帖子我每个有意思的都翻过,拜读过,我喜欢看一些人的帖子,每次看总有新收获,比如orion,比如挖博比如其他一些大大
退一步角度说,难道这些帖子都是炒作? 好吧,是炒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帖子都是炒作,论坛就是炒作的,因为总有一些人看了新的帖子而中毒,很正常的,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品种介绍了解,是禁区吗,仅仅因为今年鱼特别火,就不能做品种讨论学习啦?
从这几年翻帖子来看,几年前的王氏说鱼,我刚入门时候反复观摩,甚至word保存归档,但是这几年,除了我发过一些这样的入门文章,还有心目中的orion神发过不少品种探讨,比如白花银,惊涛鱼龙等等,明哥发过一些,鱼少刚开始发过几贴,认真想想数得出的帖子有多少,鱼市这么火,反而这么神秘正常吗?
这种现象正常吗? 鱼的爱好者少吗?都要抱神秘感? 都要藏私自己的见解?
怎么样才会炒作起来,带着神秘的光环就会炒作,
你炒作了,了解了弄通了,怎么炒作你?
球的价值是不好客观定价,但是还是有些不变的东西在里面
现在很火的大疣银,你了解了会花几千去买8cm,10cm的嫁接落地货? 自根货?反正我是没有兴趣的,在我心里了解了会有我自己的天平来做称。而不是市场来给你做称
实生的东西,时间沉淀的东西,才是值得出钱的地方,
8cm的实生乌,老根盘结,起码长了10年以上,十几cm的大疣银才需要几年?冲3年,落3年?甚至2年就够了,价值在哪里
都可以自己去评判
好吧,啰嗦了这么多,不啰嗦就不是我小新啊
还是我以前说的,你眼里看炒作,那就是炒作呗,你眼里看交流,那就是交流吧,欢迎交流,也欢迎来炒作
这样的炒作贴多了,起码可以了解更多的东西,可以少看些英文的东西啊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4 收起 理由
杂货铺老板 + 1 好三八的文章,看着累
老李 + 1 细读这段,感受精华所在,不跟风,按照自己 ...
星辰以北 + 2 顶的就是你~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仙珍圜 (鲁ICP备2021037596号)

GMT+8, 2024-11-26 16:30 , Processed in 0.055183 second(s), 16 queries .

© 2008-2013 XianZhenYuan.cn , 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